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3网址之家
您当前的位置:123网址之家 > 资讯中心 > 热门资讯

读余光中《乡愁》

发布时间:2014-08-19  阅读:4

近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下就被深深地吸引。不知是老先生家国情怀的感染而是与之生息想通,读后心潮澎湃。情难抑,心飞扬。那缠绵而激荡的乡愁不觉就在耳旁响起。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枚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天。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朴实的文字,直白的语言,竞演绎出世上最为缠绵的母子生离死别,夫妻离愁别绪,呐喊出祖国一统兄弟同心的时代强音。

《乡愁》虽是诗人二十分钟一挥而就,实则饱含中华赤子二十的乡关离愁。是情到深处的自然流露。是“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的葡萄酒”的化茧成蝶,羽化而为“中国文字的烽火炉中,烈出一颗丹”。有如百川奔向东海,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诚如诗人所言“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缩,锤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又叠去,为了试验他的速度,密度和弹性”“也把地理的乡愁乘以文化的沧桑”,交响成一个大乐队。

《乡愁》细腻而柔绵。由对母亲的思恋妻子的挂念故土的眷念而衍生出对祖国一统的期盼,将乡关之思,亲情之念演绎出对祖国河山与民族历史的凝思。《乡愁》一经发表,就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台湾和香港掀起了一次寻根的乡土文学热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香港流入大陆后,“从黄河到长江,高原到平原,青海到东海”无不呤唱。2008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声情并茂呤诵,让国人又享受到一次年夜大餐。

《乡愁》让人回味。回味到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是故乡一轮圆圆的月;是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是啊,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家园。

《乡愁》爱家人,更爱祖国,致死而不悔。诚如诗人所言“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我便恒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乡愁》是余光中的。《乡愁》是中国人的。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