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3网址之家
您当前的位置:123网址之家 > 资讯中心 > 热门资讯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2-12-31  阅读:204
近150年来,上海这颗东方明珠在中国的近代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时间溯回700年前,沪上的先民们又是谱写着怎样的生活图景呢?历经10年发掘整理和建设,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今天正式对外开放,万根木桩穿越时空为人们“解码”彼时的上海。   700年前水闸带您穿越时空   在上海延长西路志丹路路口,作为本市首个遗址类博物馆的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今天正式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向人们展示其穿越时空的魅力。与一般博物馆不同的是,想要参观该馆,您得走到地下才能一睹其风采。而在顺着阶梯而下时,最先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巨型浮雕,凹凸有致的画面展示了一派700年前上海先民们的生活情景。   继续往下,走到地表以下7-12米处,便是遗址展览大厅。站在大厅一角,映入眼帘的是2000根长短不一的木桩,它们深埋土中,错落在遗址各处;而另外8000根4-5米长的木桩,则深埋地下。大厅正中央,是两根长方形青石门柱,这也形成了水闸最关键的部分——宽约6.8米的闸门。闸门两旁,两道由青石墙砌成的水闸墙,将水闸与周边河道分割开来。   水闸底部,由一块块青石板平铺而成的底石组成,石板间嵌着用来加固的铁锭榫。令人惊奇的是,虽然700年弹指一挥间,但存于地下的石板依然保存完好。“这些构造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所有木桩均用墨汁以中文数字一一编号,至今字迹仍清晰可辨。从这点上来看,我们的先民管理水闸的水平一点不输现在的鲁班奖、白玉兰奖等建筑工程。”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说。   建造水平可获当下建筑大奖http://www.aishanghai.org/   据了解,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元代水利工程遗址,占地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遗址发现于2001年5月,后经多次发掘整理,被评选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陈燮君说,该遗址的发现颇具曲折,当年5月,“志丹苑”小区在施工过程中打桩受阻,幸好相关负责人是文物爱好者,就将事情发映至文物部门,专家们根据水闸现场发掘出来的石板、木头、元代文字———八思巴文等遗物及文献记载,证实水闸为元代古遗址,距今700多年。   那么,水闸在当时的作用是什么?陈燮君介绍说,水闸是元代水利工程师任仁发手下的十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在宋代水闸营造的基础上,在长江三角洲这一特殊地貌情况下建造的,“除了蓄水放水外,在当年最大的作用是冲击下游河床的泥沙。”因而,在中国水利工程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它又是长江口海岸水利工程的重要标志,从闸门到驳岸、外墙、固水的石面构造、用材,都可堪称是此类水利工程的先驱。   此外,该水闸河道当年是苏州河的前身、吴淞江的支流。在元代,吴淞江的体量和现在的黄浦江差不多。不过,现在这一河道已变迁至志丹路高架桥1公里开外,这也证明了河道是变迁的。另外,上海汇聚了江、河、湖、海各种水系,水闸的发现也证明了航海之谜。   为保护文物不以真面目示人   如此工艺精湛的元代水闸,其数十道建设工序如今通过计算机技术,已复原并呈现在博物馆当中。为了避免文物“见光死”,目前每天都有技术人员对裸露的木桩进行监测,并为这些文物涂上一层“保护膜”。膜的专业术语叫“纸浆”,主要用于帮助出土的木桩脱盐并保持水分恒定。而对那些依然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也要运用高科技仪器定期监控其实际状况。因而,目前部分裸露在外的木桩仍用白色塑料包裹全身,即便展出期间也不能以真面目示人。“木桩保护需要一定水分,否则就会干枯开裂。”陈燮君坦言,这也将成为博物馆开馆后,馆方管理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目前公布的博物馆开馆试行方案中,每周开馆六天,9:00-16:30(16:00停止检票),周一闭馆(国定假日除外)。根据文物保护的原则,每个开放日的参观人数控制在500人,10人以上团队参观需提前两天预约。博物馆地址为延长西路619号,地铁7号线至新村路站、公交117路、859路、北嘉线至交通路志丹路站,68路至志丹路甘泉路站可达。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